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中国和平外交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 本报记者 吴琼5月5日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为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

□ 本报记者 吴琼

5月5日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为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新动能。国际社会在关注习近平此次出访的同时,高度评价长期以来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同各国携手共进,不断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增添确定性和正能量,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中国贡献。

图为2023年5月23日,在肯尼亚内罗毕,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机辆部的火车驾驶员蒋立平(右)与学员霍勒斯从一辆印有“连接国家 走向繁荣”标语的蒙内铁路机车旁走过。 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彰显蓬勃生命力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加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国际社会关注到,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除此以外,中国还积极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不仅如此,中国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全球南方”的坚定一员,始终与所有南方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是推动“全球南方”发展振兴的中坚力量。今年,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迎来成立20周年,中国—拉共体论坛十年有成,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也将于今年秋天在中国召开。今年将是“全球南方”合作的丰收年,也是亚非拉团结的新起点。

中国的外交努力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克罗地亚前外长普希奇说,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为全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英国政治评论员卡洛斯·马丁内斯说,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是全球和平发展和多极化的主导力量。

肯尼亚国际关系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表示,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一直在用行动坚守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提供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公共产品

近年来,在国际形势动荡的背景下,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成效。国际舆论称赞中国提供了越来越多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公共产品,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实践令人赞叹。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多来,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也成为共建国家携手发展的合作之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10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与多个国家实现发展战略对接,吸引全球150多个国家参与,成立3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写入联合国、中非合作论坛等国际组织及机制的重要文件。

对此,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南亚与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哈茂德·哈桑·汗称赞说,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促进了互联互通,还消除了许多发展障碍,对地区乃至世界和平发展都是巨大利好。

“中国外交政策的鲜明特点是致力于实现合作共赢。”法国国际问题专家布鲁诺·吉格表示,中国与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建立了平衡和互利的伙伴关系,一个和平与包容的世界只能通过具体的合作和切实的发展项目来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完全契合这一要求的国际合作平台。

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实践成果,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从卫生健康到网络、海洋,中国已经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多个领域构建了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目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亚地区和中南半岛实现全覆盖。

在双边层面,中国同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蒙古国、古巴、南非、越南等双边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在地区层面,中非、中阿、中拉、中国—东盟、中国—太平洋岛国等命运共同体建设蹄疾步稳,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等周边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

叙利亚政治专家马希尔·伊赫桑认为,多年来中国始终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外交实践对于维护国际秩序和世界稳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下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中国坚持和平、平等、友好的外交政策,体现出‘让我们共同发展’的价值取向。”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资深编辑、中国问题专家穆罕默德·礼萨·马纳菲感慨,“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正努力推动世界实现和平、安全与稳定,是一个可靠的和平支持者。”

图为在黎巴嫩南部地区辛尼亚村中国维和营,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官员为中国维和官兵佩戴“和平荣誉勋章”。 新华社发 李竹林 摄

为国际社会带来和平的“新鲜空气”

环顾全球,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和平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国家把目光转向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的国家,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国际军控、裁军、防扩散进程,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在诸多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行动坚定不移:促成沙特伊朗历史性和解;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巴以问题相关决议,持续向加沙地带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巴勒斯坦各派别通过对话协商实现内部和解、加强内部团结;斡旋促成缅甸冲突相关方在云南昆明举行和谈,达成正式停火协议等重要成果……

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圣彼得堡分校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柳德米拉·韦谢洛娃说,中国主张和平化解国际和地区冲突,秉持多边主义与和平发展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思·贝内特指出,中国提出的和平解决冲突和争端的主张无疑有助于防止战争爆发或蔓延。“中国的外交政策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欢迎,为全球和平与稳定作出重大贡献。”

瑞士共产党总书记马西米利亚诺·阿伊认为,近年来,国际局势日趋紧张,中国外交发出寻求缓和冲突的声音,为国际社会带来了和平的“新鲜空气”。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新征程上,中国外交将在变局乱局中砥柱中流,在大风大浪中开拓前行,积极为解决地区热点和全球性问题提出更多中国方案,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提供更多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公共产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