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健全机制建设高质量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 本报记者 蒲晓磊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9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1%;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1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9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1%;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1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4%。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增进老年人福祉,离不开一支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民政部等12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引领和带动整个养老从业人员队伍素质的提升,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要从拓宽人才来源渠道、提升人才素质能力、完善保障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制度设计,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推动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为新时代新征程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薪酬待遇普遍偏低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待遇保障水平较低、流失率较高等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金龙指出,医养结合工作开展以来,国家层面虽然给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市场主体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宏观政策环境,但微观上缺乏具体可行的支持手段,尤其是在资金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支持不足。

“老年医疗、安宁疗护、医养结合、长期照护等领域专业人才数量不足、层次不高,多数医养结合机构的护理人员存在年龄高、文化水平低的现象。”杨金龙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平洋保险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认为,当前,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存在薪酬、社会福利待遇偏低,长期工作压力巨大,社会认可度偏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周燕芳直言,目前,我国养老护理行业薪酬待遇普遍偏低,薪酬管理设置比较单一,养老护理质量评估比较困难,多是以照顾老年人的数量来确定工资的高低,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由于收入水平偏低,养老护理员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此外,部分养老护理员依托劳务公司派遣至养老机构提供服务,其社会保障福利难以完全保障。”周燕芳说。

解决人才来源问题

人才来源问题,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意见》把解决养老服务人才特别是养老护理员短缺问题摆到突出位置。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介绍说,《意见》坚持从供给侧入手,针对养老服务类型层次多样、跨领域交叉融合、实践性强等特点,明确提出打破学历、年龄、身份、地域等限制,在实践中广纳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烧旺人才“薪火”,有力支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养老服务领域就业创业支持。《意见》明确要求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人才到养老服务领域就业创业,比如通过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帮扶,推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

二是鼓励多渠道多途径吸引人才。《意见》明确提出发挥院校培养人才主渠道作用,支持引导更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把更多对口专业毕业生引进来,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结合养老服务岗位特点拓宽用人渠道,支持引进社会工作、康复服务、老年营养、心理咨询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经营管理人才,全面提升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综合能力和技能水平。

三是支持跨行业跨领域人才流动。在完善稳固现有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结构基础上,《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养老服务与家政服务、物业服务等关联领域的合作,引导相关人才转型从事养老护理相关工作。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依规引进医务人员,积极吸纳退休的医生、护士到养老服务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执业或提供技术指导、技能培训。

加强人员激励保障

养老服务行业如何吸引人、留住人、用好人?

多名代表委员认为,建设一支高水平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必须注重加强养老服务人员激励保障。

周燕芳认为,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形势下,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加强养老服务人员激励保障,用“员工的笑脸”换来“老人的笑脸”。为此,建议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建立由政府资助的养老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保障机制;丰富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对价形式,鼓励全社会各类人才积极参与为老服务。

周燕芳建议,根据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专业度、服务时长、服务成效等贡献,为养老服务人员提供专项税收优惠条件、积分落户政策、住房保障政策、医疗保障政策、职业教育补贴、高等教育学费减免等实惠政策。同时,还应对有特殊贡献的养老服务人员设立专项奖励计划,对在养老服务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个人和团队给予嘉奖和财政支持。对为养老服务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的合规养老企业,可根据其缴纳员工社保的金额按比例减免企业所得税。从整体上,切实减轻企业的培养成本和经营压力,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收入水平、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价值。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市福爱护理院护士长李楠楠建议,在养老服务领域创造更多适合年轻人发挥的平台,建立更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不断增加年轻人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

重视强化规范管理

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必须在规范管理上加以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吴楠建议,做好配套政策保障,打通养老护理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社会地位和薪酬水平;也可依托高校资源进行职业化培养,针对社会人士提供再教育、再深化的培训机会;建立养老护理行业的准入门槛,提高持证上岗率,健全行业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水平评价体系。

李永新指出,在强化规范管理方面,《意见》立足养老服务行业特点,要求通过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完善员工守则、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等途径,进一步强化养老服务人才职业道德要求和服务机构诚信经营意识,引导从业人员养成良好品行、提升服务水平。同时,为充分体现从严管理要求,树立“奖优罚劣”导向,明确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失信惩戒和守信褒扬机制,大力培树行业先进典型,依法严惩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培育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养老服务市场环境,营造让老年人安心、静心、舒心养老的良好氛围。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