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司法案例 > 经典案例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大满人民法庭 立足指导调解职能 打造“四化”品牌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大满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四化”调解工作法(以系统化为基础、智慧化为保障、群众化为核心、服务化为目标),汇聚各方力量做实法庭指导调解职能,全力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大满人民法庭

  立足指导调解职能  打造“四化”品牌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大满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四化”调解工作法(以系统化为基础、智慧化为保障、群众化为核心、服务化为目标),汇聚各方力量做实法庭指导调解职能,全力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2021-2023年,法庭新收诉讼案件年均下降42.73%,年均减少案件465件,调撤率达82%,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12%,逐步实现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的根本性转变。2023年5月荣获“全省法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以系统化为基础,实现联防联治

  成立“法庭+N”服务站,构建“一庭两所一中心”(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乡镇综治中心)常态化联动调解格局,对突发矛盾、重点案件联合分析研判调处。坚持“党建+服务”理念,联合乡镇和村级党组织设立13个“党员解纷岗”,3个“党员解纷队”,结合“主题党日”“庭村共建”等活动开展上门立案解纷、包村普法宣讲、现场释法答疑等活动。按照1名法官或助理指导多名人民调解员的“1+N”工作模式,组建4个诉调对接团队,实现第一时间诉前解纷、接诉转调。建立非诉解纷成效每月排名、涉诉情况每季通报、重要案件专项报告机制,以“司法大数据”助推乡镇党委政府落实前端防范、源头防控工作责任。

  二、以智慧化为保障,实现智慧治理

  建设法庭诉讼服务站、“共享法庭”等平台,开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镇、进社区、进网格”工作,推行网上调解、网上确认等便民司法服务,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诉累。强化数智赋能,借助微信、移动微法院等信息化平台,“指尖调解”“在线审理”案件1200余起,占办案总数的80%以上,平均办案周期缩短30天。建立38个“掌上法官服务站”微信群(一村一群),全天候受理群众诉求,发布典型案例、法律常识、微视频50余条,解答群众咨询100余次,实现一对多“呼”“应”结合。

  三、以群众化为核心,实现合力解纷

  统筹各方力量,发挥群众特长,打造最强外援先锋团队。聘请38名乡贤、“五老”、村“两委”班子等为兼职调解员,建立“能人”资源库,发挥他们在亲情、威望、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优势,以民主自治+亲缘互动的方式妥善化解纠纷。成立“全国道德模范陈宗新”“老支书”等调解工作室,组织辖区好婆媳、五星文明户等参与调解,将法律适用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多元化开展矛盾纠纷调解。依托村行业调解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等群体,用“中立者”视角为纠纷双方提供专业化参考意见,有力促成非诉解纷。2021年以来,依托辖区群众力量诉前化解纠纷400件,成功率达75%,成功率年均增长10%。

  四、以服务化为目标,实现已未并治

  发挥法庭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前沿阵地优势,坚持前端与末端并抓、未病与已病并治。积极打造“巡回法庭”“假日法庭”“背包法庭”等特色调解品牌,由当事人决定开庭时间、地点,通过到乡村大院、田间地头就地开庭、就地调解,把百姓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深挖内部潜力,发挥干警特长优势,设立“简案速裁岗”“婚姻家事岗”“涉农权益岗”“经济纠纷岗”“巡回审判岗”,按照矛盾纠纷类型实行专业化“靶向”审理调解,2022年法庭辖区打造无讼村(社)共计12个,占比32%,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纠纷解决、判后答疑、法治宣传有机结合,定期下沉村社深入了解辖区矛盾纠纷多发易发点,对个案纠纷第一时间现场调处和精准化普法,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通过“普法赶集”发放典型案例12余份,到机关、学校、村社开展“法律八进”24场,营造“事事懂得礼让道理,处处彰显和谐精神”的浓厚氛围。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